当前位置:钢信宝 > 新闻资讯 > 冯鹤林:预计2021年全国炼钢消耗废钢铁总量2.3亿吨
冯鹤林:预计2021年全国炼钢消耗废钢铁总量2.3亿吨
来源:中国冶金报 发布人:钢信宝 发布日期:2022.01.04
正文信息

“废钢对于国家双碳目标的实现十分重要。目前我们国家有17种战略资源,对外依存率超过70%,且23种矿产资源储量增幅明显下降,包括铁矿石。我们应当为资源设置红线,保证矿产资源的一定库存是我们国家制造业强国的保障,产业链和供应链安全可控,才能迎来更好发展。”12月28日,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院士干勇在2021全国废钢铁大会暨中国废钢铁应用协会七届二次理事扩大会议上指出。

本次会议由中国废钢铁应用协会、上海钢联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共同主办,江苏沙钢集团有限公司、广西物产城矿发展有限公司联合主办。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党委常委、副会长骆铁军;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冶金工业出版社党委书记、社长苏长永;上海钢联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军红;江苏沙钢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助理、张家港沙钢废钢加工供应有限公司董事长蔡向东;广西现代物流集团总经理助理、广西供应链服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广西物产城矿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王辉等领导和嘉宾出席会议并讲话。工信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资源综合利用处副处长艾崇在会上发表了视频讲话。中国废钢铁应用协会名誉会长王镇武,沙钢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助理高文平等领导和嘉宾出席了会议。来自各地钢铁企业、废钢加工企业、专家学者、分析机构的60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党支部书记、专家委员会主任李树斌,副秘书长王方杰分别主持了两天的会议。中国废钢铁应用协会副秘书长都兴亚宣布中国废钢铁应用协会七届理事会员增补名单及新入会会员决定。

废钢供需发生新的变化

中国废钢铁应用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冯鹤林介绍,2021年1-11月份,全国炼钢废钢铁消耗总量20407万吨,同比增加582万吨,增幅2.9%。

废钢综合单耗215.64公斤/吨,同比增加9.4公斤/吨,增幅4.5%;其中,转炉废钢单耗162.96公斤/吨,同比增加7.2公斤/吨,增幅4.6%;电炉废钢单耗647.92公斤/吨,同比减少7.1公斤/吨,降幅1.1%。废钢比21.56%,同比增加0.94%;电炉钢比10.86%,同比增加0.74%。

预计2021年全国粗钢产量10.2亿吨,废钢铁资源总量2.7亿吨,炼钢消耗废钢铁总量2.3亿吨。

国际废钢铁资源贸易方面。土耳其、印度、越南等国进口废钢约占世界废钢进口量的三分之一。从2021年1月1日开始,我国恢复了再生钢铁原料进口。废钢铁国际流动变得越来越多样化,许多发展中国家都希望通过利用进口废钢铁资源,在本国建立新兴的炼钢产能,我国也不例外。这使我国废钢铁来源渠道又恢复、增加了内外联动途径。

再生钢铁原料进口放开后,诸多钢铁企业、贸易商积极拓展进口渠道,进口了来自亚洲、欧洲,乃至拉丁美洲的再生钢铁原料,丰富了国内铁素资源的来源。

令人遗憾的是,1-11月全国只进口了再生钢铁原料52.66万吨。冯鹤林分析指出,这是两个重要原因导致的:一是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而我们国家还有13%的增值税,使价格倒挂;二是因为我们的再生钢铁原料标准相对较高,部分外商望而却步。

对于再生钢铁原料进口,艾崇强调,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是当今时代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的方向。废钢铁产业是节能环保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推动废钢铁资源综合利用,有利于缓解我国资源环境约束,适度降低铁矿石对外依存度。

近年来,许多央企、国企和民营企业的主要领导都把经营战略的目光投向废钢领域。宝武集团欧冶链金、沙钢集团废钢公司、新兴际华集团中新联公司、广西物产等在全国布局采购废钢;厦门建发、厦门国贸、山东水发等四处寻揽兼并重组的合作伙伴。鞍钢集团两年分别在总部和朝阳兴建两个百万吨级废钢加工基地,且均已投产;建龙和德龙两大民营钢铁企业也在不断扩张采购加工废钢的能力。“可以说,废钢产业供需双赢产业链已经形成。”冯鹤林指出。

新形势下发展废钢铁产业意义重大

根据废钢协会统计数据,今年1-11月份炼钢废钢铁消耗总量2.04亿吨,对比使用铁矿石冶炼,减少了3.26亿吨碳排放、节约了0.71亿吨标准煤、3.47亿吨新水、少用了3.47亿吨精矿粉。

干勇在会上指出,当前国内资源供应能力的下降,将直接影响我国资源安全底线。中央也已明确批示:再生资源在弥补战略矿产资源供应链安全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废钢作为再生资源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直接牵涉到钢铁行业的发展,对双碳目标的实现有着重大作用。

干勇进一步指出,电炉炼钢每吨二氧化碳排放量约0.3吨,而转炉中则是达到了2.2吨二氧化碳排放量。且伴随钢铁积累量的持续增加,短流程炼钢的优势将逐步显现。且目前全废钢电炉流程集成优化技术在中国也已经处在成熟阶段。

骆铁军指出,未来钢铁行业低碳的主要路径之一就是要发展全废钢电炉流程。我国电炉钢比例长期在10%左右,明显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下一步,要继续落实好《钢铁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新建长流程项目须严格执行更高的置换比例,新建电炉钢项目执行等量置换,对长流程和短流程企业执行差别化停限产政策。

“资源竞争”与数据化将是废钢行业未来趋势

2021年10月,国务院《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明确指出:抓住资源利用源头,完善废旧物资回收网络,推行“互联网+”回收模式,实现再生资源应收尽收。

对此,冯鹤林指出,基于区块链的网络平台可追溯性,废钢铁供应将为形成废钢铁产业一体化打下坚实的基础。未来从零散收购废钢铁的源头、回收集中后分类加工、仓储、运输一直到销售回款等各环节网下都要建立台账,都要数据化建立数据库,构建网络平台和可视化必不可少,依靠各类数据的可靠性、真实性、准确性、及时性、可追溯性,使行业真实业务得到保障,经得起现实查,扛得住回头看。

针对业内人士最关心的税务政策,冯鹤林指出,根据废钢协会调研的情况,目前对准入企业销售给规范钢铁企业的合格废钢铁原料缴纳增值税给予30%即征即退税收优惠政策,但没有完全兑现,实施细则一直没有出台。目前前八批478家准入企业只有约215家享受即征即退政策。

此外,地方性税收政策造就了一部分“税收洼地”,区域内的企业增值税实际缴纳票点很低,导致行业内票货分离的现象严重,甚至有个别的虚开增值税发票,给合法经营的企业及行业造成了很大困扰。甚至出现注册后一次性使用的倒票公司,给行业带来了极大隐患。废旧交易进项税发票问题,困扰着企业,阻碍了废钢铁产业发展。目前这些现象已经引起国家相关管理部门重视,有望解决。

“税收政策统一,营造公平的市场环境,这是行业发展的正道。可以预见,一旦政策统一,未来将会呈现出‘谁有强大基地谁占优;谁的废钢铁资源质量好、数量多,谁将占据市场主导地位’的产业新格局。”冯鹤林表示。

他同时指出,未来运输结构“公转铁”的变化,将是分类加工基地建设选址的重要考量。有条件或争取条件靠近铁路站、码头或钢厂,将有效降低运输成本和提高废钢铁供应效率。

当前,尽管一部分废钢准入企业已经做到了部分废钢的产品化加工,废钢精细化分类,但相当一部分废钢资源还是通过简单的分类加工就供给了钢厂。“做好废钢精细化分类,既能保障钢厂炼钢节能降耗,又能提高产品自身附加值,为加工企业多创造效益。提高废钢铁加工分类水平将是产业发展的主流趋势之一,应当引起高度重视。”他说。

自2012年工信部颁发《废钢铁加工行业准入条件》至今,发布符合准入条件的公告企业共九批584家,加工废钢能力约1.5-1.6亿吨,占社会回收废钢资源的50%-60%,在全国范围内基本形成了工业化的废钢加工配送体系。

对此,冯鹤林指出,随着“双碳”目标实现的进程以及国家纳税遵从政策的调整,《废钢铁加工行业准入条件》可能会对准入企业在回收、分类、加工提出一体化发展的新要求。在硬件方面,提高废钢铁加工装备水平,推进一体化发展,鼓励采用节能环保的自动化、智能化加工设备,逐步淘汰落后的加工设备和工艺等;在软件方面,做到“软硬结合”,提升废钢铁综合利用水平,如“互联网+”、区块链供应链可实时审查和可追溯升级迭代等。这样会使废钢铁产业在保就业、保民生、保供应上发挥更显著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