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行业是碳排放“大户”,约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15%。2021年被称为钢铁行业的碳中和元年,钢铁行业在低碳转型和降本增效两方面都取得了丰硕成果。据中钢协统计,2021年前11个月吨钢综合能耗、吨钢耗新水量、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同比分别下降0.20%、0.43%、7.22%、21.05%。此外,2021年钢铁行业效益创历史新高,前11个月实现利润总额3517亿元,同比增长86.46%。
上海证券报记者了解到,2022年,钢铁行业将继续从政策导向、标准体系建设、碳交易研究、技术创新等方面向“双碳”目标迈进。其中,政策方案、低碳冶金技术、产能产量双控等方面将有新的突破。
钢铁行业将做好政策衔接
2021年,新的钢铁冶炼项目备案和产能置换方案、全部取消钢材出口退税等政策举措相继落实。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一级巡视员吕桂新近日表示,《关于促进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钢铁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也将陆续出台。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党委书记、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李新创表示,围绕“双碳”目标,全行业将做好政策衔接、夯实责任主体、强化能力建设、碳排放信息披露等方面的工作。政策衔接方面,随着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出台,将进一步密切统筹钢铁与其他相关领域、地区碳达峰实施方案和保障措施的衔接工作。
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张龙强表示,除了继续推进能源结构优化、能效提升、支持电炉短流程发展等,钢铁行业将重点关注两方面工作。低碳冶金方面,氢冶金技术研发和应用将得到加强。碳交易方面,钢铁行业要做好纳入全国碳交易市场的准备,积极开展钢铁碳资产评估和管理运营工作,并高度关注碳金融工具及应用。
持续巩固产能产量双控成果
2021年,钢铁行业落实压减钢产量决策部署,实现了全国粗钢产量同比下降的目标。中钢协数据显示,2021年前11个月钢产量9.46亿吨,同比下降2.60%。预计全年钢产量为10.3亿吨,比2020年减少约3500万吨。
多位受访专家认为,钢铁行业产能产量双控或成常态化政策,预计2022年将继续压减钢产量。
吕桂新表示,2022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将继续巩固产能产量双控成果,严禁新增产能,严格产能置换,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有序开展错峰生产。
“若粗钢产量调控(总量不超2020年的10.65亿吨)能持续3年,即便2024年以后不再继续调控,随着能效提升和结构持续优化,能耗强度和碳排放强度进一步下降,钢铁行业碳排放总量将低于2020年,或与之持平。”张龙强表示。
低碳冶金技术创新将有突破
钢铁行业实现碳达峰离不开工艺的更新和技术的升级。生态环境部大气司数据显示,截至1月10日,全国共23家钢铁企业约1.45亿吨粗钢产能已完成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并通过了评估监测。225家企业约5.36亿吨左右粗钢产能正在实施超低排放改造。
业内普遍认为,2022年钢铁行业将在低碳冶金技术创新方面有所突破。张龙强表示,行业将重点关注氢冶金技术,随着各地氢能规划的落地实施,氢冶金技术研发和应用将得到加强。
李新创表示,行业将呈现三条主要技术路线,分别是电炉短流程工艺技术路线、氢基直接还原+电炉工艺技术路线和基于高-转长流程的氢冶金技术路线。2022年,几条路线将并行推进,例如河钢、宝武基于焦炉煤气的氢基直接还原铁+电炉工艺,宝武八钢基于高-转流程的高炉富氢冶炼项目示范等。
吕桂新表示,2022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开展电炉钢发展试点示范,支持电炉钢发展较好地区和企业开展电炉钢高质量发展示范。推进智能制造试点示范,构建钢铁行业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制定一批钢铁行业智能制造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