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钢信宝 > 新闻资讯 > 葛红林:高耗能产业必须控产量,还要优化布局
葛红林:高耗能产业必须控产量,还要优化布局
来源:中国冶金报社 发布人:钢信宝 发布日期:2022.01.29
正文信息

       2021年下半年以来,全国各地启动了不同程度的限电、限产举措,高耗能产业受到了较大的影响。确实,面对 “双碳”(碳达峰、碳中和)和能耗双控的压力,高耗能产业又一次被推到了风口浪尖,甚至成了众矢之的。

  那么,我们该如何正确看待高耗能产业呢?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党委书记、会长葛红林在2022年1月初接受记者采访时首先亮明了自己的观点:“我们一方面要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另一方面也要科学、客观认识高耗能产业,防止偏差和走极端。”

  葛红林说,中央多次指出,要坚持全国“一盘棋”,纠正运动式“减碳”,先立后破,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2021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又进一步指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要坚定不移推进,但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所以,他认为要认真学习和正确领会中央的要求,紧密结合经济社会的发展阶段和实际,进一步提高对高耗能产业的科学认识,实现对高耗能产业的科学调控。

  他指出,一方面,高耗能产业是耗能大户,即使按照当前最先进的生产工艺,一时也改变不了它的高耗能特征,除非发生颠覆性的工艺路线革命;另一方面,高耗能产业又是当前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离不开的产业。虽然钢铁、铜、铝、硅等冶炼能耗已占全国总能耗的15%以上,但基础设施建设离不开钢铁,绿色新能源建设离不开铜、铝、硅。

  “当前的问题,不是要不要高耗能产业的问题,而是要着眼长远,立足当下,科学认识高耗能产业,科学调控高耗能产业,确定可操作的调控目标取向和路径,实现高耗能产业降碳和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双目标。”葛红林特别强调。

  对此,葛红林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应对:

  一是一行业一目标,尽快确定高耗能产业的调控总量。他说,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高耗能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仍然发挥着不可或缺的支撑作用,可以分行业尽快确定高耗能产业的调控总量,通过科学调控引导高耗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如何确定高耗能产业的调控总量?葛红林认为,首先要突破市场经济的传统定式,不能任凭市场需求决定生产。有不少人从传统的市场经济观点出发,认为应由市场需求决定行业的产能产量。初听似乎没问题,但套用到高耗能产业则不正确,因为没有考量它的高耗能。产量必须适可而止,即使减少出口,减少GDP。这是当前对高耗能产业应做出的基本判断。其次要突破定性管理,实现全国的定量管理。他也坦承,顶层确定全国产量调控指标虽然不容易做,但必须做。当务之急是分行业对高耗能产业的产品做一次未来需求分析,形成预见性的调控指标。有的可以逐步做减法,有的在设定上限之下逐步做加法。通过政府、行业和企业的统一认识、有效互动,吃透问题,聚焦难点,精准施策,提升总量调控的可操作性。

  二是优化进出口政策,对高耗能产品出口做减法、进口做加法。据葛红林介绍,当前,我国不少高耗能产业的产品占全球50%以上,由于国内供大于求导致了大量出口,有的在过去还享受了出口退税的鼓励。他特别指出,这里不评论过去做得对否,但现在的政策和措施,要加快适应新发展阶段和“双碳”目标实现的要求。比如,应收紧出口政策,从宽松出口转变为限制出口和鼓励进口。虽然高耗能产品出口可以拉动社会经济发展,获得企业经济效益,但也消耗了国内能源,相应的污染也留在了国内。所以,不能只算经济账,也要算好经济和社会的统筹账,要敢于对高耗能产品出口做减法,善于对高耗能产品进口做加法。通过一加一减,在保障国内高耗能产品使用的同时,降低国内能耗指标,同时鼓励深度加工,开发具有更高附加值的终端产品。

  三是进一步优化高耗能产业的全国布局。葛红林说,前一阶段的“双碳”工作,有的地方目标设定过高、要求速度太快,从而脱离实际。对高耗能项目,有的地方搞“一刀切”关停,有的骤然抽贷断贷,他认为这都危害了社会经济健康发展。因此,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并不是要遏制“两高”项目的优化调整,而是要在总量控制下做到科学布局。即,加快实现总量控制下再优化、再调整、再布局,加快先进产能对落后产能的淘汰,将项目配置在清洁能源占比较高的地区,提高清洁化、集约化、现代化水平。

  最后,他还特别强调,高耗能产品往往也是高载能产品,因此要珍惜初次生产过程中的耗能,最大限度地促使其成为今后循环利用中的载能产品,并促使这种载能优势充分发挥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