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钢信宝 > 新闻资讯 > 四大结构调整加快推动钢铁高质量发展
四大结构调整加快推动钢铁高质量发展
来源:中国冶金报 发布人:钢信宝 发布日期:2022.03.03
正文信息

 从2021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再到今年1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下大气力推动钢铁、有色、石化、化工、建材等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从《“十四五”原材料工业发展规划》再到日前发布的《关于促进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一系列产业政策文件的相继出台,为钢铁工业在“十四五”时期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遵循,也为钢铁工业结构调整指明了方向。

  《意见》将“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作为钢铁工业“十四五”推进高质量发展的五大目标之一,要求“布局结构更趋合理,钢铁市场供需基本达到动态平衡”。2022年,我国着力应对经济发展“三重压力”,钢铁行业也将加快进入结构调整的关键期,尤其表现在需求、原料、产能、利润四大结构调整方面。

  需求结构调整:绿色钢材将成增长主力

  房地产和基建是过往多年钢铁行业需求增量的重要支撑。在“稳增长”政策提振下,面向新基建、高端装备、新型城镇化、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和人民美好生活需求,传统材料将加快升级换代,绿色钢材将成为增长主力。

  房地产用钢需求减少。2021年,国内商品房销售面积、房屋新开工面积、土地购置面积转为负增长。2022年,房企融资环境虽有所改善,但基本面仍不乐观,大型房企将注重消化存量、严控增量,中小房企以生存为第一要务。购地、房屋新开工等指标将有所改善,但不会迅速转正,房地产行业用钢需求预计下降10%左右,减量达到3000万吨左右。同时,房地产用钢区域也会更加集中,进而影响钢材流通格局。

  基建用钢需求增多。基建投资将是今年重要的投资增长领域。截至2月8日,全国已发行专项债券5113.5亿元,其中42.2%用于城乡、市政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18.3%用于交通设施建设,重点基建项目密集开工态势已然确定。基建投资在相关资金到位及投资节奏加快的推动下,预计增长5%~6%,将对用钢需求带来一定的增量贡献,尤其是对高端钢材的需求拉动作用明显。

  钢材出口总量减少。国内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到位,有序复工复产,强化了中国“世界工厂”的功能,近两年出口屡创新高,直接或间接带动了钢材产品出口量增长。2021年,虽然国家先后取消169个税号的钢材产品出口退税,但钢材出口量大幅增长,出口总量达到6689万吨,同比增长24.6%;钢材进口量达到1426万吨,同比下降29.5%。当前,海外市场对我国商品的需求依然旺盛,预计能支撑钢材出口继续保持较高增速至今年上半年,进入今年下半年,随着海外经济体供应能力恢复,国内出口将面临较大压力,钢材出口总量或将减少。

  制造用钢需求增多。2021年以来,政府已出台减税降费、引导先进制造业、鼓励新能源产业、支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成长等多项措施,推动制造业从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全年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5%。建筑业也在加快向制造业融合,钢结构、装配式建筑比重快速提升。影响汽车产量增长的芯片供应链正在加快恢复,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计今年汽车销量增长5.4%。基建投资增长也将扭转工程机械用钢下滑的态势。造船行业用钢需求也将明显增长。

  原料结构调整:国内原料保障能力加快提升

  2021年,全球大宗商品市场受供需错配、货币超发、价格传导等因素影响,价格中枢整体上移。国内钢铁原燃料市场在“双碳”目标、能耗双控、航运受阻等因素影响下波动频频,去年铁矿石指数最高达到233.1美元/吨,最低达到87.2美元/吨,波动幅度高达145.9美元/吨。因此,《意见》提出的“提高资源保障能力”任务显得尤为迫切,要求“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建立稳定可靠的多元化原料供应体系”。2022年,国家将继续加强对大宗商品市场的监管,鼓励合理开发国内矿产资源,加快拓展多元化资源供给渠道,国内原材料保障能力将加快提升,结构性矛盾将逐步缓解。

  初级产品调控升级。2021年末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提出,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初级产品供给保障问题。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工信部共同发布的《关于振作工业经济运行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的通知》将“做好大宗原材料保供稳价”作为16条措施之一,提出“持续密切监测大宗原材料市场供需和价格变化,大力增加大宗原材料市场有效供给,灵活运用国家储备开展市场调节”,“进一步强化大宗商品期现货市场监管,坚决遏制过度投机炒作”。2022年,铁矿石、煤炭等钢铁原燃料将纳入重点调控对象。在历经数次市场变动之后,保供稳价政策“组合拳”已日趋完善,钢铁原燃料供给保障综合施策将进入新常态。

  铁矿石价格中枢下移。2022年,全球钢铁生产将逐步恢复至疫情前的水平,欧美、日本等地区和国家的钢铁新增产量空间较小,印度、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的钢铁产能仍有释放空间。2022年,海外四大矿山增产3000万吨以上,其中90%的增量来自淡水河谷;非主流矿增量预计达到1300万吨左右,主要来自加拿大、澳大利亚、巴西等国家的矿产项目。2021年,国内铁精粉日产量自6月份达到44万吨的高点后持续下滑,至12月份已降至35万吨,创下2019年以来的新低。针对铁矿石保供稳价问题,《意见》提出,要强化国内矿产资源的基础保障能力,推进国内重点矿山资源开发,支持智能矿山、绿色矿山建设,加强铁矿山行业规范管理,建立铁矿产能储备和矿产地储备制度。在此背景下,黑色采矿业投资同比增长明显,国内自有铁矿保障能力将有所提升,预计2022年国内矿供应规模将基本持平。综合考虑全球粗钢产量微增、海外矿产供应稳定、废钢替代效应缓慢等因素,预计今年铁矿石市场将处于平稳状态,中国进口铁矿石占全球份额或将下降,铁矿石价格将回归合理区间。

  产能结构调整:绿色低碳发展将是主线

  2021年,全国粗钢产量达到10.33亿吨,同比下降3%,完成粗钢产量压减目标任务。《意见》提出了坚持总量控制的原则,要求“优化产能调控政策,深化要素配置改革,严格实施产能置换,严禁新增钢铁产能,扶优汰劣,鼓励跨区域、跨所有制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十四五”原材料工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到2025年粗钢等重点原材料大宗产品产能只减不增,产能利用率保持在合理水平,内外扩张动力均趋于减弱。2022年,国家将继续实施产能置换、粗钢产量压减政策。钢铁行业产能、产品结构绿色低碳发展将是主线。

  优化调整存量结构。钢铁行业在技术路径上,鼓励原燃料替代,加强废钢铁回收利用,提升电炉钢生产占比,构建碳排放统计、核算、监测与评估体系等;在市场主体上,继续推进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在生产方式上,重点推进钢铁企业“两化”融合水平提高,数字化、智能化将成为钢铁企业新一轮投资重点。

  有序控制产量节奏。2021年,国内钢铁生产节奏前高后低,列入统计的163家钢厂的平均高炉开工率达到57.75%,创下近10年来的新低;电炉钢生产企业平均开工率达到65.11%,呈现逐月下滑的态势。电炉炼钢受能耗双控及建设用钢需求萎缩影响,产量及利润均不及预期。进入2022年第1季度,影响粗钢生产节奏的因素主要是冬奥会环保限产,或将使第1季度成为全年钢材供应最紧张的季度。自今年第2季度之后,钢铁企业复产的驱动和弹性空间增大,将根据市场需求逐步恢复生产,国内钢铁生产节奏将趋于稳定。

  利润结构调整:产业链利润分配得以改善

  2021年,钢铁产业链盈利呈现沿矿业、冶炼、加工、消费环节逐步向下的衰减态势。铁矿石、铁合金、煤炭等原燃料价格在供需错配、能耗双控等因素影响下持续上涨,其后又在政府强力调控下反向波动,全年大涨大跌,但总体仍保持较高水平。在原燃料价格上涨、预期产量下降等因素影响下,钢价前高后低,生产企业保持较高利润水平。下游加工、消费环节则受价格高企等因素压制,企业盈利趋于疲弱。2022年,国家将着力解决基础工业品“缺钢、缺煤、缺电”等问题给下游行业带来的供给冲击,以更加精准的调控和扶持政策,优化调整钢铁产业链利润分配,促进钢铁产业链整体协调发展。

  国家宏观调控更加精准。从宏观经济指标上来看,2021年,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与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剪刀差由负转正持续1年,10月份PPI上涨13.5%,CPI上涨1.5%,二者剪刀差高达12个百分点,创下历史最大差值,生产与消费失衡矛盾突出,削弱了中下游行业利润,不利于产业链协调发展。进入2021年第4季度,随着各项调控措施的出台,大宗商品价格见顶回落,产业链利润分配失衡问题得到改善。2022年,国家将继续加大对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在货币政策定向支持、原燃料价格保供稳价下,钢材下游行业库存降速将加快,利润将从底部恢复,有利于改善产业链利润分配。

  钢铁企业利润稳中趋降。2022年,全球大宗商品供给约束状况将得到缓解,钢价将保持平稳,有利于缓解下游行业的成本压力,进而带动需求回升。钢材产品、原燃料价格趋降,尽管对钢铁生产企业吨钢毛利润有一定的约束空间,但整体仍将保持高位,这有利于钢铁企业加快调整结构,加大环保投入力度,提升高质量发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