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钢信宝 > 新闻资讯 > 扎实推进废钢产业升级,实现与钢铁工业同步一体化发展
扎实推进废钢产业升级,实现与钢铁工业同步一体化发展
来源:中国冶金报 发布人:钢信宝 发布日期:2022.06.02
正文信息

    废钢铁是钢铁工业主要的铁素原料之一,是唯一可以大量代替铁矿石的再生资源,我国每年废钢铁的回收利用量约占国内再生资源总量的2/3。用废钢铁炼1吨钢可节约1.6吨左右的铁精粉,并可节约350千克标准煤、1.7吨新水,相应减少排放1.6吨二氧化碳、3吨废渣,节能环保意义重大。因此,利用好废钢资源,可以同时达到减少对铁矿石的依赖和减少碳排放的效果,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

  2011年11月份,废钢铁加工配送体系建设的目标被写入《钢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标志着废钢行业正式步入产业化发展阶段。10年来,废钢产业在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全面促进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实现了产业规模与社会效益同时快速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

  成果斐然 加工体系初步建成

  10年来,随着钢铁积蓄量的快速提高,我国废钢资源量大幅增长,到2021年已达2.7亿吨,其中社会废钢资源量超过2.1亿吨。废钢产业已经成长为一个万亿元级的产业,废钢的利用为钢铁行业减少碳排放和摆脱原料垄断做出了巨大贡献。

  2012年,工信部发布了《废钢铁加工行业准入条件》,对废钢铁加工行业进行规范管理,到目前为止,已公告的废钢铁加工准入企业共有9批584家,年加工能力约为1.5亿吨,年销售量约1亿吨,占社会废钢总量的一半,基本上建立了废钢铁加工配送体系,形成了“回收—加工—利用”的产业链。

  自2016年打击“地条钢”以来,废钢资源逐渐流向规范钢铁企业,钢铁行业炼钢的废钢利用量大幅提高,废钢比快速提升,废钢行业也向着规范化的方向快速发展。2018年,我国粗钢产量为9.28亿吨,炼钢废钢消耗总量为1.88亿吨,废钢比超过20%,比“十二五”末仅有10%左右的水平实现翻番,废钢铁资源利用水平实现了新的突破,提前两年零三个月完成了《废钢铁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提出的废钢比达到20%的预期目标。自2018年以来,我国炼钢的废钢比一直维持在20%以上,但与发达国家(2020年美国为68.8%,欧盟为55.9%)相比仍有很大差距,也说明废钢行业仍有很大发展空间和潜力。根据中国废钢铁应用协会测算,到2025年,我国废钢铁资源量将超过3.2亿吨;到2030年,我国废钢铁资源量将超过3.5亿吨。废钢资源量的大幅增长为钢铁行业转型升级、节能降碳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我国钢铁工业的原料结构将发生巨大变化。

  “十三五”期间,废钢产业的标准体系逐步健全。在行业专家的共同努力下,修订了《废钢铁》国家标准,对熔炼用废钢铁及废合金钢进行了更科学的分类;制定了行业标准《炼钢铁素炉料(废钢铁)加工利用技术条件》,对国标《废钢铁》中的分类做了进一步细化,并采用代码化的方法对不同企业之间的近似料型进行了统一,钢铁企业可以从中选取自己采购的料型形成自己的企业标准,大大增强了废钢铁的流通性;为进口废钢制定了国家标准《再生钢铁原料》,并由五部委联合发布公告,符合标准的不属于固体废物,允许进口,为我国利用国外优质铁素原料奠定了基础。

  近年来,废钢产业在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方面发展迅速。为了解决废钢交易合规性的问题,一些企业自主开发了信息化管理平台,对加工场地从进场、称重、卸货、加工、出场整个流程进行规范管理,并与物流平台进行对接,实现商流、物流、资金流、票据流、信息流的“五流合一”,对废钢铁的回收、加工、物流、交易过程实现智慧化、可视化、透明化管理,运用区块链等先进技术,对交易的真实性进行保障,解决行业痛点。为解决废钢检验过程中人为因素多、判别标准不统一的问题,一些企业自主研发了废钢智能判级系统,利用机器视觉对废钢车辆卸料过程实施感知,逐层采样,通过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在卸货的过程中进行单层判级和整车判级,智能识别出尺寸不达标的废钢、杂质、异物等,并对爆炸物品、密闭容器等危险物品做出预警。目前这种系统已在多家钢铁企业使用,部分企业实现了无人判级。一些废钢铁加工基地建成了智慧工厂,以智慧制造和数字化转型升级,实现关键加工环节的少人化甚至无人化,提高了这些基地的本质安全和本质环保。其中,智能汽运可实现物流全流程的智慧管控,大幅提高物流运转效率;智能仓储可实现库区动态划分,大幅提高仓库利用率,实时掌握库存情况;无人行车可大幅提高该基地的本质安全,实现管理透明化。

  直面问题 引导行业健康发展

  2015年,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发布《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和劳务增值税优惠目录》,给予废钢铁加工准入企业销售给规范的钢铁企业30%增值税即征即退优惠政策,废钢铁加工行业在产业政策和财税政策的合力下向产业化的方向发展。但由于优惠力度不及个别地方的税收洼地、钢厂废钢采购公司和名单企业不一致、部分地区限制开票等问题,政策的执行效果一直不到位。

  2021年12月31日,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发布2021年40号公告《关于完善资源综合利用增值税政策的公告》,允许废钢回收企业按简易计税方法缴纳3%的增值税,废钢铁加工准入企业有条件的实行增值税即征即退30%优惠政策,并限制违法违规的财政补贴行为。但由于规范企业退税难度增大、税负仍然过高、所得税核定方法未明确、地方优惠政策仍然存在等原因,准入企业税务风险高、经营困难,行业“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加剧。同时,由于钢铁企业用废钢的成本与铁水成本相比长期存在300元/吨~500元/吨的劣势,钢铁企业用废钢的积极性下降,不利于节能减排和“双碳”目标的实现。

  面对问题,中国废钢铁应用协会(下称废钢协会)积极开展调研,掌握了一手信息,一方面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行业问题,另一方面与企业密切沟通,促进各方面政策贯彻落实,着力引导行业健康、规范、可持续发展。

  多措并举 产业一体化未来可期

  展望“十四五”,废钢协会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积极推进产业升级,推动废钢产业一体化发展,最终实现与钢铁工业体系一体化的目标。

  其一,完善废钢铁加工配送体系建设,推动废钢铁产业一体化发展。

  一是配合工信部加强废钢铁加工行业规范管理。

  加强地方工信部门对废钢铁加工行业信息服务平台的应用,通过年度审查、季度报告、月度报表等方式强化对已公告企业的事中、事后监管,对于不再符合准入条件的企业及时进行清理,建立动态管理机制。目前,部分企业已开展第十批准入公告申报工作。受疫情影响,一些企业建议今年的评审工作适当延期进行。

  二是配合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实施“基石计划”,加强资源保障。

  去年底钢协向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信部提出“基石计划”,指出废钢铁行业回收体系不健全,加工企业水平参差不齐,一体化程度低,行业技术和装备水平、废钢加工质量有待提高等问题,提出到2025年、2030年、2035年废钢消耗量应分别达到3亿吨、3.5亿吨和4亿吨的目标。废钢协会将积极配合钢协研究相应政策措施和资源保障建议,逐步将“基石计划”落到实处。这将有助于2025年末实现我国废钢铁应用比例达到30%的目标。

  三是加快培育龙头企业。

  近年来,废钢协会已筛选出优质的废钢铁加工企业授予“废钢铁加工配送示范基地”的称号,彰显企业行业实力,提高知名度,带动区域内其他企业发展。“十四五”期间,废钢协会将继续鼓励大型企业跨区域、跨所有制实施兼并重组,在全国培育20家~30家龙头企业,提高产业集中度。向相关部门建议鼓励金融机构积极向实施兼并重组的企业提供综合性金融服务。

  四是推动废钢铁行业一体化发展。

  加强政策宣传贯彻,广泛宣传鼓励废钢铁综合利用、引导电炉钢发展等相关政策,积极推动政策落地。引导钢铁企业和废钢加工企业深度合作,加强上下游产业链的融合,推动废钢铁行业一体化发展,在全国培育5家~10家一体化示范工程。

  五是推动废钢铁加工智慧工厂建设。

  一些废钢铁加工基地建成了智慧工厂,以智慧制造和数字化转型升级,实现关键加工环节的少人化甚至无人化,提高了基地的本质安全和本质环保水平。其中,智能汽运可实现物流全流程的智慧管控,大幅提高物流运转效率;智能仓储可实现库区动态划分,大幅提高仓库利用率,实时掌握库存情况;无人行车可大幅提高本质安全水平,实现管理透明化。“十四五”期间,废钢协会要鼓励优秀的企业开展智慧工厂建设,提高行业的管理水平。

  其二,开展资源调查和行业调研,积极建言献策。

  一是开展全国废钢铁资源调查。

  中国废钢铁资源来源种类及其数量缺乏详实有效的数据支撑。废钢协会拟成立中国废钢铁资源调研专题工作组,掌握一手资料,进一步提高当年全国废钢资源数量及其分布的准确度,构建全国废钢铁来源种类及其数量的大数据及其分析应用模型,能够科学提供当年产生废钢铁的28大类的每类数量,预判来年废钢铁28大类的每类数量,从而提高区域性产生废钢铁资源的种类及其数量、区域性分布占比排序等大数据应用分析水平,为行业和政府实时掌握产业动态,以便“十四五”针对短流程炼钢产业制定政策提供更扎实的科学数据。

  废钢协会已着手安排全国废钢铁资源调查相关工作,计划开发全国废钢铁资源调查信息系统,通过废钢铁加工企业发动前端废钢铁回收站点开展废钢铁资源按来源分类填报工作,通过回收站点获取一手的资源产生数据,并对全国及分区域的资源量进行摸底,希望得到工信部、商务部等相关部委的支持。

  二是开展全国冶金渣资源和利用情况调查。

  我国钢渣处理利用技术如钢渣罐式有压热焖法、滚筒法等先进钢渣处理技术得到了推广应用,钢渣粉等钢尾渣利用也取得了一定规模化的突破。但关于全国范围内钢渣处理及尾渣利用的详实数据仍缺乏有效的数据支撑。我国钢渣高效综合利用率仅有30%。废钢协会组织专项调研工作,落实我国钢渣处理及尾渣利用现状,掌握一手资料,有利于针对性的指导我国钢铁企业钢渣处理利用工作,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贯彻执行提供可靠依据,有助于“十四五”对大宗固废综合利用进行深度处理、高效利用,实现“零排放”的目标。

  废钢协会拟与中冶建研院共同开展全国冶金渣资源和利用情况调查相关工作,面向全国钢铁企业和冶金渣综合利用企业,建立冶金渣产生和利用数据采集体系,掌握其产生和资源综合利用情况,以便更好地为政府和企业的决策提供支持,大力推进钢渣的高效利用。

  三是开展财税政策落实情况调研,推动政策优化。

  针对废钢产业发展中的开票难、退税难、税收洼地、融资难和企业法人税务风险大等难点问题,废钢协会千方百计地向相关部委反映诉求。

  今年3月1日实施的财税新政在行业内反响较大,虽然增值税方面的问题有所解决,但所得税和“税收洼地”的问题仍然存在,行业内执行情况千差万别,废钢协会已组织召开主要钢铁企业和废钢加工企业线上交流会,对政策落实情况进行汇总,并向相关部门提出政策建议,推动政策优化。

  其三,积极推广再生资源大数据信息平台的建立和应用。

  一是加强废钢铁加工行业信息服务平台的应用。

  加强准入企业和地方工信部门对废钢铁加工行业信息服务平台的应用,通过月度报表、年度审查等方式,使地方工信部门能够及时掌握准入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强化对已公告企业的事中、事后监管,对于不再符合准入条件的企业及时进行清理,建立动态管理机制。

  二是鼓励推广地方政府和企业建立的大数据信息平台。

  对于地方政府和企业建立的大数据信息平台的建立和应用,废钢协会给予大力的推广和宣传。从去年到现在,废钢协会相继调研了辽宁省工信厅主办的再生资源产业数据信息平台、青岛新之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城矿再生资源有限公司和水发环保集团有限公司等多家信息平台。这些大数据平台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为解决废钢产业的痛点、难点问题提供了有效的帮助。在当地政府和财政税收金融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依靠各类数据的可靠性、真实性、准确性、及时性、可追溯性,使“三难”(开票难、退税难、资金难)问题得到一定缓解。

  其四,加强废钢铁行业标准体系建设。

  一是积极研发制定相关标准,完善标准体系。

  《废钢图片标识及等级分类》,拟与中国钢铁工业协会联合发布的团体标准,将对废钢智能检验系统中废钢图片的标识进行统一,对智能识别中废钢等级的分类要求做相关规定,推动废钢智能检验系统的发展。

  《钢铁行业废钢智能工厂技术要求》,拟与钢协和中冶赛迪联合发布的团体标准,将对废钢铁加工企业中建设智能工厂所应达到的条件和相关要求进行规定,提高废钢铁加工企业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

  《电炉用废钢标准》,拟与中国金属学会联合发布的团体标准,将对电炉短流程炼钢中使用的废钢料型分类和技术要求进行规定,服务钢铁行业短流程炼钢的需求,引导废钢铁加工企业按要求生产出适应电炉短流程炼钢的废钢加工产品,促进电炉短流程企业节能降碳。

  《废钢铁加工设备节能环保标准》,废钢协会在研团体标准,将对废钢铁加工设备的节能环保指标分别做出规定,推动废钢铁加工装备制造行业的发展,提高废钢铁加工企业的装备要求,促进产业升级。

  二是加强现有标准的宣传贯彻工作。

  编写实施指引,加强《再生钢铁原料》标准的宣传贯彻。《再生钢铁原料》标准实施以来,部分外商反映再生钢铁原料标准较严,与国际废钢市场上流通的商品有较大差异,短时间内能够按照该标准组织货源有限,且海关查验非常严格,通关时间不能确定,隐性成本高等问题,因此出口到中国的意愿不强。废钢协会已联合钢协、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等单位共同编制标准实施指引,并计划与国外相关行业协会联合举行《再生钢铁原料》进口相关情况交流会,邀请国内进口企业和国外供货商、贸易商共同参加,进一步宣传贯彻标准,听取外商意见,梳理进口过程中的难点、堵点,研究促进进口的相关措施和建议。

  推动行业标准的落地实施。《炼钢铁素炉料(废钢铁)加工利用技术条件》发布后,受疫情影响,该行业标准实施以后相关宣传贯彻工作未能如期进行,标准实施需各钢铁企业按照行标的规定修订自己的企业标准,将企业标准中的料型与行标中的料型相对应,并将料型名称和代码统一。计划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分区域召开标准宣传贯彻会,由标准编制的专家协助各区域内的钢铁企业进行企业标准的修订工作,进一步推动标准落地实施。

  其五,加强行业培训,鼓励先进工艺技术和商业模式。

  一是加强有针对性的业务培训,为企业降本增效提供支持。

  积极开展废钢铁期货上市前的培训工作,为期货上市和期货交割库做好准备;加强企业领导管理、操作人员等培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人员综合素质能力;开展废钢铁分类加工设备操作技术培训,提升科技创新与应用水平;开展专利撰写、申报和管理培训,增加企业专利数量,提高知识产权保护和维权水平;开展企业标准撰写、备案和管理培训,加快企业标准升级为行业标准或国家标准的步伐。

  二是鼓励废钢智能判级系统的研发和应用。

  近几年,多家企业独立研发了废钢智能判级系统,该技术在全球处于领先水平,达涅利同创、镭目、华为、阿里等多家供应商为企业提供解决方案,已在部分钢铁企业组织试用,一些钢铁企业已经实现了无人判级,这是一项历史性的突破。未来几年,废钢协会将紧密跟踪该技术的发展和进步,研究制订相关标准,积极推动这一技术的广泛应用。

  为保障钢铁生产的原料供应,确保钢铁生产的精料入炉,废钢产业必须加快升级并实现一体化发展,需要得到政策上的支持和回收、拆解、应用(钢铁、铸造)等企业的通力合作,实现与钢铁工业同步一体化发展,为新时代经济建设和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