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要闻】
1、云南省钢厂目前压减产量比例达到67.36%
云南省为实现能耗“双控”目标,省内钢厂均收到了压减产量的指标,按照去年同期各钢厂常规日均产量对比,云南省钢厂目前压减产量比例达到67.36%,日均压减产量4.56万吨。
2、江苏省“能耗”双控继续加码
江苏省“能耗”双控继续加码,24家主导钢厂螺纹钢产能利用率降至21.37%,盘螺产能利用率降至20.05%,目前江苏省建筑钢材产量降至日均不足5万吨。从钢厂反馈的情况来看这一轮集中限产暂定持续到月底,10月份复产情况等通知。
3、长钢生铁成本显著降低
8月份,长钢炼铁厂克服天气炎热、多雨、原燃料市场震荡等因素,聚焦短板问题,在高炉顺稳、成本控制、指标提升等方面持续发力,确保了经营生产任务全面完成。生铁成本比上月降低202.74元/吨,在集团公司钢铁板块排名第一。此外,燃料比、焦炭负荷、烧结固体燃料消耗、高炉利用系数、高炉综合焦比等指标创历史最好水平。
4、昆钢本部钢铁生产基地永久性停产
9月20日23时26分,随着六号高炉出完最后一罐铁水,安全停风停炉,昆钢安宁公司本部基地除球团外的各生产线依次安全、顺利关停。为积极响应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定不移化解过剩产能,加快推进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步伐,实现高质量发展和“双碳”“双控”目标,响应安宁市政府“退厂入园”的工业发展战略,根据昆钢公司环保搬迁转型工作要求,2021年9月20日,安宁公司本部除球团外的各钢铁生产线顺利永久性停产。
5、河钢集团新型殷钢丝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近日,河钢集团研发的新型殷钢丝抗拉强度、扭转圈数等关键性能指标,分别比《电工用铝包殷钢线(T/CEEIA 429-2020)》标准提升6.32%、10.8%和230%,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这标志着集团具备高端输电导线关键材料制造能力,在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
6、焦作万方:此次洪灾影响将减少公司2021年度铝产品产量约7万吨
焦作万方在互动平台表示,目前公司正在紧张有序的复产过程中,预计11月中旬完全恢复正常生产。经公司初步测算,受此次洪灾影响,将减少公司2021年度铝产品产量约7万吨。
7、美国最大铝企计划重启巴西Alumar铝厂
在铝价飙升至13年高点之际,美国最大铝生产商美国铝业(Alcoa)和澳洲第三大矿业公司South32 Ltd.正着手重启巴西一家闲置铝厂Alumar。位于巴西东北部的Alumar铝厂由美铝和South32共同拥有,分别占股60%和40%,拥有三个电解系列,产能为44.7万吨/年。该铝厂自2015年以来已全面削减产能。
8、美国对碳钢对焊管件作出第五次反倾销日落复审终裁
9月17日,美国商务部发布公告称,对进口自中国、中国台湾地区、巴西、日本和泰国的碳钢对焊管件作出第五次反倾销快速日落复审终裁,裁定若取消本案的反倾销税,将导致中国涉案产品的倾销以182.90%的倾销率继续或再度发生、中国台湾地区涉案产品的倾销以87.30%的倾销率继续或再度发生、巴西涉案产品的倾销以52.25%的倾销率继续或再度发生、日本涉案产品的倾销以65.81%的倾销率继续或再度发生、泰国涉案产品的倾销以52.60%的倾销率继续或再度发生。涉案产品的美国协调关税税号为7307.93.30。
9、韩国2021年上半年粗钢产量同比增长
据韩国钢铁协会统计,2021年上半年韩国粗钢产量为3519.7万吨,同比增长8.3%;2020年上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和全球经济衰退的影响,韩国钢铁行业陷入减产调整期,粗钢产量仅为3249.3万吨,同比下降9.8%。2021年上半年,韩国转炉冶炼的普钢粗钢产量为2300.5万吨,同比增长7.3%;转炉冶炼的特钢粗钢产量为70.7万吨,同比增长32.7%。因此,2021年上半年转炉冶炼的粗钢产量达2371.2万吨,同比增长40.0%。2021年上半年,韩国电炉冶炼的普钢粗钢产量808.3万吨,电炉冶炼的特钢粗钢产量340.2万吨,同比分别增长3.6%和24.9%。2021年上半年电炉冶炼的粗钢产量为1148.5万吨,同比增长9.1%。
【环境能源】
1、习近平:中国不再新建境外煤电项目
国家主席习近平21日在北京以视频方式出席第七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并发表题为《坚定信心共克时艰共建更加美好的世界》的重要讲话。习近平强调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完善全球环境治理,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实现绿色复苏发展。中国将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需要付出艰苦努力,但我们会全力以赴。中国将大力支持发展中国家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不再新建境外煤电项目。
2、两部门联合开展能源保供稳价工作督导
近期,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派出督导组,赴相关重点省份和企业、港口开展能源保供稳价工作督导。据了解,督导工作以现场督导为主,重点督导有关省区、企业煤炭增产增供政策落实情况,核增和释放先进产能情况,有关项目建设投产手续办理情况,发电供热用煤中长期合同全覆盖落实情况,中长期合同履约情况,煤炭生产、运输、交易、销售环节价格政策执行情况,燃煤发电“基准价+上下浮动”市场化价格机制落实情况。
3、发改委:有关部门调低旺季电厂存煤标准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合理调节使用煤炭资源,做好煤炭保供稳价工作,保障煤炭、煤电安全稳定供应,有关部门要求完善燃煤电厂安全存煤制度,降低旺季电厂存煤标准,守牢7天存煤安全底线。电煤消费旺季原则上电厂存煤可用天数应保持在7—12天,用煤高峰期存煤上限不高于12天。
4、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全面开展煤矿“电子封条”推广建设
为严厉打击煤矿非法违法组织生产行为,加快推进“互联网+监管”应用工作,实现全国在册煤矿联网监测“全覆盖”,在前期开展试点的基础上,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决定全面开展煤矿“电子封条”推广建设。在全国所有在册煤矿建设“电子封条”,通过在煤矿关键地点安装摄像机、图像分析终端等设备,利用智能化视频识别等技术,实时监测分析矿井出入井人员、人数变化及煤矿生产作业状态等情况,及时发现煤矿异常动态,自动生成、推送报警信息,实现全天候远程监测。
5、19家行业协会联合倡议积极参与绿色电力交易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等19家行业协会联合倡议: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能源绿色低碳发展、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部署,心怀“国之大者”,充分履行市场主体的社会责任,积极引导行业企业参与绿色电力交易,增加绿色电力消费,深入挖掘绿色电力的环境价值,为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作出更大贡献。
6、中国石化副总经理凌逸群:油气行业需要找到减排减碳、绿色发展新方向
9月22日,中国石化、中远海运、中国东航在上海联合举办我国首船全生命周期碳中和石油认证仪式。中国石化副总经理凌逸群在致辞时表示,中国石化致力于绿色低碳发展,努力争当可持续发展“排头兵”。面对“双碳”目标新要求,中国石化将积极推进化石能源洁净化、洁净能源规模化、生产过程低碳化,积极推动氢能、风能、光伏、地热、余热等新能源有序发展。规划到2025年,中国石化将累计建成1000座加氢站或油氢混合站、5000座充换电站、7000座分布式光伏发电站点,新增中深层地热供暖面积5000万平方米,新能源供给能力将达到1000万吨标煤,努力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安全、更洁净、更多元的能源保障。
7、安徽省能源局:关于做好有序用电工作的紧急通知
各市电力主管部门,各市供电公司:近期,由于电煤持续紧张省内机组异常频发等因素,全省将出现电力供需缺口。9月22日,预计全省最大用电负荷3600万千瓦,电力供需平衡存在约250万千瓦缺口,供需形势十分紧张。为保障全省电网平稳运行和电力可靠供应,经研究,决定于9月22日起启动全省有序用电方案。请各市根据缺口情况,启动本地区有序用电方案。
8、重庆建立健全“四位一体”督察体系
重庆市生态环境局22日透露,重庆市近日印发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五项制度,进一步深化市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体制改革,建立健全例行督察、专项督察、驻点督察和日常督察“四位一体”督察体系,并配套制定了相关实施细则,提高督察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精细化水平。
9、广东部分地区高耗能企业限电一周
22日,东莞一家制造业老板收到广东电网东莞供电局厚街供电分局的一则短信通知,“由于目前我省电力供应紧张,为保障电力有序供应,按照‘保民生、保公用、保重点’原则,根据市发改局《关于对高耗能等企业实施错峰用电的通知》要求,请贵户于2021年9月22-26日,每天全时段停止工业生产负荷用电。”记者就此致电厚街供电分局服务热线,印证了上述消息属实。在电话中,厚街供电分局客服人员向记者表示,普通企业这周停电四天,高耗能企业要停电一周。
10、上海临港:到2025年年氢气自给率不低于当年需求量的30%
《临港新片区打造高质量氢能示范应用场景实施方案(2021-2025 年)》发布,方案提到,到2025年,完成1500辆氢燃料电池车辆应用;建成各类型加氢站点14座;年氢气供给量不低于14000吨,构建工业副产氢和可再生能源制氢有机结合的氢源保障体系;打造具有临港新片区特色的可再生能源和谷电制氢产业,年氢气自给率不低于当年需求量的30%;推广氢能分布式能源和热电冷三联供系统技术在建筑领域和工业园区示范应用。
11、福建省部署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和能耗双控工作
19日,全省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和能耗双控工作视频会举行,部署福建省下一阶段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和能耗双控工作。会议要求,全省工信系统要围绕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和完成能耗双控任务,全面排查在建“两高”项目,抓好存量“两高”项目挖潜,严控新上“两高”项目,力争实现2021年能耗双控目标任务;要围绕能耗强度下降目标,强化主体责任和任务分解落实,紧盯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迅速制定实施专项工作方案,保持能耗双控的高压态势;要精准研判“两高”项目对经济增长、产业链延伸、能耗“双控”的影响,统筹谋划本地区“两高”项目发展和布局,严格落实节能审查等审批制度;要制定分行业能效提升指南,研究节能技术改造的标准,制定实施专项政策措施,加大节能减排改造奖补政策力度;要规范能源统计报送,保障能源统计数据质量,全面防范统计造假、弄虚作假,确保统计数据真实如实。
12、生态保护补偿迈出重要一步 财税金融工具共同发力
生态保护补偿制度作为生态文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生态保护权责、调动各方参与生态保护积极性、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改革的意见》,从完善分类补偿制度、健全综合补偿制度、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等方面,明确了我国深化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改革的路线图和时间表。
【证券期货】
1、沪指低开高走收涨0.4%
中秋假期后首个交易日,A股三大股指低开高走。上证指数收盘报3628.49点,涨0.40%;深证成指、创业板指分别跌0.57%、0.91%。风电板块掀涨停潮,中闽能源、华能国际等多股涨停。化工、天然气、港口航运板块均涨幅居前。
2、A股每秒成交超8000万
22日,A股两市成交额连续44个交易日破万亿元,打破了在2015年牛市中创造的连续43个交易日的纪录。截至收盘,沪指涨0.4%报3628.49点,深成指跌0.57%报14277.08点,创业板指跌0.91%报3164.33点。两市成交额合计11527亿,每秒成交超8000万。
3、国内期市日间盘动力煤主力涨停
9月22日,国内期市日间盘收盘涨多跌少。锰硅、硅铁、动力煤等主力涨停,焦煤主力大涨近9%,纯碱、沪锡、焦炭、尿素、苹果等主力涨幅均超6%,纸浆、线材、不锈钢、玻璃等主力涨幅超3%。生猪主力跌超5%,20号胶、橡胶、石油沥青、沪铅等主力下挫逾3%。
4、期螺获资金“疯狂”加持近20亿
9月22日,期货品种(活跃)涨幅榜,前三分别为:焦煤(+8.97%),硅铁(+8.01%),锰硅(+8.01%);
期货品种(活跃)跌幅榜,前三分别为:生猪(-5.16%),20号胶(-3.61%),橡胶(-3.48%)。期货品种(活跃)资金流入,前三分别为:螺纹(+19.28亿),PVC(+8.98亿),焦煤(+8.74亿);期货品种(活跃)资金流出,前三分别为:不锈钢(-2.59亿),豆粕(-2.03亿),玻璃(-1.76亿)。
5、夜盘收盘郑煤涨超7%续创新高
大商所、郑商所夜盘收盘,黑色系领涨,郑煤涨超7%,续创新高,铁矿、焦煤涨逾5%,玻璃、焦炭涨超3%,PVC等涨逾2%,豆二、棕榈等涨超1%,豆油、郑油等小幅上涨;仅塑料、豆一等少数品种小幅下跌。国际铜夜盘收涨0.61%,沪铜夜盘收涨0.63%,沪铝收涨1.86%,沪锌收跌0.46%,沪铅收跌1.29%,沪镍收跌0.07%,沪锡收涨2.52%。
6、郑商所:调整硅铁期货、锰硅期货部分合约交易手续费标准
郑商所公告,近期影响硅铁、锰硅市场的不确定性因素较多,价格波动较大,请各会员单位切实加强投资者教育和风险防范工作,提醒投资者合规理性参与期货交易。此外,郑商所公告,经研究决定,自2021年9月24日起,硅铁期货2201合约及锰硅期货2201合约的交易手续费标准调整为9元/手,日内平今仓交易手续费标准调整为9元/手。
7、郑商所:调整部分动力煤合约单日开仓交易的最大数量
郑商所公告,自2021年9月23日当晚夜盘交易时起,非期货公司会员或者客户在动力煤期货2201、2202及2203合约上单日开仓交易的最大数量为100手。
8、上期所纪委赴海南检查调研天然橡胶“保险+期货”及场外期权项目
9月13日至17日,上期所党委委员、纪委书记张彦斌带队赴海南开展“保险+期货”和场外期权项目的调研和检查。张彦斌在调研检查中指出,要加大“保险+期货”及场外期权项目的宣传力度,宣传方式方法要更多样化、更接地气,发挥好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功能;要积极推广优秀的经验做法,与实体企业、保险公司、期货公司以及当地政府共同推动项目落实落细,服务乡村振兴。
9、财政部将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国债80亿元
9月23日上午9:30—10:30,财政部将通过香港金融管理局债务工具中央结算系统(CMU)招标发行人民币国债80亿元。经国务院批准,2021年财政部将在香港特别行政区(以下简称香港)发行200亿元人民币国债。人民币国债分三期发行,规模分别为80亿元、60亿元、60亿元。后两期将于10月、11月招标发行。
10、22日碳交易市场收盘价较前一日下跌0.44%
22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CEA)挂牌协议交易成交量4,231吨,成交额182,936.10元,开盘价43.00元/吨,最高价43.35元/吨,最低价42.50元/吨,收盘价43.24元/吨,收盘价较前一日下跌0.44%。今日无大宗协议交易。今日全国碳排放配额(CEA)总成交量4,231吨,总成交额182,936.10元。截至22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CEA)累计成交量8,483,662吨,累计成交额418,032,641.96元。
11、央行逆回购1200亿呵护“双节”期间流动性
中秋节后首个交易日,市场再次打出7天+14天逆回购操作“组合拳”。央行22日发布公告称,为维护季末流动性平稳,周三开展600亿元7天期以及600亿元14天期逆回购操作,两品种操作量均较上个交易日增加100亿元;鉴于当日有300亿元逆回购到期,全天实现净投放900亿元。自此,央行已连续三个交易日在“双节”期间释放流动性。
【国际要闻】
1、习近平:世界完全容得下各国共同成长和进步
国家主席习近平21日在北京以视频方式出席第七十六届联合国大会发表讲话。习近平说:“一国的成功并不意味着另一国必然失败,这个世界完全容得下各国共同成长和进步。我们要坚持对话而不对抗、包容而不排他,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扩大利益汇合点,画出最大同心圆。”
2、普京:俄经济已恢复到疫情前水平
俄罗斯总统普京21日在一场以视频方式举行的经济会议上表示,今年前7个月,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已达新冠疫情前水平。普京表示,今年1至7月,俄罗斯工业增长4.4%,其中制造业增长5.6%。俄罗斯经济发展部当天将俄今年经济增长预期从3.8%上调至4.2%,并预计明年经济增长3%。
3、亚行下调2021年亚洲发展中经济体增长预期至7.1%
出于对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存在的担忧,亚洲开发银行(亚行)22日下调了亚洲发展中经济体2021年的增长预期,但维持对中国经济今年增长8.1%的预期。在其旗舰经济出版物《2021年亚洲发展展望(更新)》中,亚行预测亚洲发展中经济体今年的增长率为7.1%,而此前4月份的预测为7.3%。拉低本地区增长前景的因素包括:新冠病毒变种、局部疫情卷土重来、各级限制和封锁措施重启、疫苗接种缓慢且不均衡等。
4、德国智库下调今年德国经济增长预期
德国知名智库伊弗经济研究所22日发布的秋季预测报告显示,德国经济今年将增长2.5%,比此前预期低0.8个百分点。报告预计,2022年德国经济有望增长5.1%,比此前预期高0.8个百分点;2023年德国经济预计将增长1.5%。
5、巴西央行连续两次加息百点
巴西央行加息100个基点,至6.25%。预计10月政策会议上还将加息100点。预计2021-23年CPI一次为8.5%、3.7%、以及3.2%。8月4日,巴西央行已经加息100个基点,创2003年以来最大的单次加息幅度。
6、美联储:将基准利率继续维持在0%至0.25%的区间
当地时间22日,美联储FOMC公布货币政策决议,将基准利率继续维持在0%至0.25%的区间,符合市场预期。政策报告显示,如果美国的经济复苏进程继续取得预期的进展,美联储可能会开始放缓资产购买的步伐。另外,根据美联储公布的最新经济预测,预计2022年年底之前会加息至0.5%左右,早于之前5月份的预期,即至2023年才会调整利率。
7、日本政府定于10月4日召集临时国会 旨在选出新首相
据日媒报道,日本政府21日在内阁会议上决定,将于10月4日召集选出首相菅义伟继任者的临时国会。自民党总裁选举9月29日选出的新总裁预计将通过众参两院全体会议的首相指名选举,当选第100任首相。
8、日本面向中国机床订单8月环比下滑21%
日本工作机械工业会(日工会)9月21日发布的8月工业机床订单额(确定值)显示,面向中国的订单为239亿日元,环比下滑21.1%。这是自2020年11月的9个月以来的最低水平。面向个人电脑和智能手机新机型的设备投资告一段落,由于半导体短缺和新冠疫情蔓延,汽车等用途领域也出现了减速迹象。
9、美国会众议院通过临时拨款和债务上限法案
美国国会众议院21日晚通过一项临时拨款和债务上限法案,以确保联邦政府有足够资金继续运营到12月3日,同时暂停联邦政府债务上限生效直至2022年12月,即允许美国财政部在这段时期内继续发债。由民主党控制的众议院当晚以220票赞成、211票反对的结果通过了上述法案。随后该法案将被送交参议院审议,预计将遭到共和党参议员的阻挠。
10、俄罗斯计划于2022年启用移动应用协助移民办理手续
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俄罗斯副总理阿列克谢∙奥韦尔丘克表示,计划于2022年启用移民专用的移动应用,帮助外国人办理居住和工作的必要文件。奥韦尔丘克指出,大约有380万名移民在俄罗斯工作。此外,俄罗斯境内还有大约29万名留学生。
11、加拿大各地新建住房价格继续上涨
加拿大统计局9月21日公布的新建住房价格指数显示,2021年8月新房价格环比上涨0.7%,延续了自去年5月以来的升势。在纳入调查的全国各地27个都市区中,有13个地区的新房价格出现上涨。其中,安大略省伦敦市新房价格以3.9%的涨幅居于首位。
12、新加坡政府延长外籍劳工税豁免期限至12月底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新加坡政府将延长外籍劳工税豁免期限至12月底,以协助雇主能有更充裕时间调整和管控成本,安排外籍劳工安全入境新加坡。当地时间9月20日,新加坡人力部长兼贸工部第二部长陈诗龙医生出席新加坡产业发展商公会(REDAS)中秋节午宴时做出上述宣布。
【国内财经】
1、李克强:用市场化办法稳定大宗商品价格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9月22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做好跨周期调节,稳定合理预期,保持经济平稳运行;审议通过“十四五”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推动扩内需、促转型、增后劲;部署加快中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提升供水和防灾减灾能力。要求更多用市场化办法稳定大宗商品价格,保障冬季电力、天然气等供给研究出台进一步促进消费的措施,更好发挥社会投资作用扩大有效投资,保持外贸外资稳定增长,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2、9月LPR维持不变
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2021年9月22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为:1年期LPR为3.85%,5年期以上LPR为4.65%。以上LPR在下一次发布LPR之前有效。至此,LPR已连续17个月“原地踏步”。
3、企业年金上半年大赚625亿元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二季度末,全国企业年金积累基金规模约2.45万亿元,与一季度末相比,增加1305.41亿元。今年上半年,企业年金投资收益624.85亿元,其中第一、第二季度的投资收益分别为59.79亿元、565.06亿元。今年上半年,企业年金加权平均收益率2.75%,虽不及去年同期的3.90%,但较一季度的0.30%仍有不小提升。
4、20省份用足2000亿专项债 “输血”300家中小银行
云南和安徽两省披露了支持中小银行发展专项债发行事项。其中,云南将发44亿元规模的专项债,拟用于补充该省9家中小银行发展的资本金,包括7家农信社和两家农商行;安徽将发30亿元专项债用于注资该省4家农商行。至此,有20个省份披露了发行中小银行专项债计划,共计发行额度达到2064亿元,超过去年财政部安排的2000亿元专项债券额度。
5、银保监会印发商业银行监管评级办法
据银保监会9月22日消息,银保监会近日印发《商业银行监管评级办法》。《办法》明确,商业银行监管评级结果分为1-6级和S级,其中,1级进一步细分为A、B两个档次,2-4级进一步细分为A、B、C三个档次。评级结果为1-6级的,数值越大反映机构风险越大,需要越高程度的监管关注。正处于重组、被接管、实施市场退出等情况的商业银行经监管机构认定后直接列为S级,不参加当年监管评级。
6、8月商用车产销延续下降趋势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统计数据显示,8月份商用车产销延续了上月的下降趋势。当月,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22.9万辆和24.7万辆,环比分别下降27.5%和20.9%;同比分别下降46.2%和42.8%,降幅较7月分别继续大幅扩大13个百分点和12.6个百分点。值得一提的是,8月份新能源汽车再度成为亮点,当月产销继续刷新纪录,并首次超过30万辆,1月至8月渗透率也继续提升至近11%的水平。
7、中国信通院:8月国内市场手机出货量2430.6万部 同比下降9.7%
据中国信通院9月22日消息,2021年8月,国内市场手机出货量2430.6万部,同比下降9.7%,其中,5G手机1768.8万部,同比增长9.4%,占同期手机出货量的72.8%。1-8月,国内市场手机出货量2.27亿部,同比增长12.3%,其中,5G手机出货量1.68亿部,同比增长79.7%,占同期手机出货量的74.1%。
8、最高检:无论是国企民企还是内资外资,检察机关一视同仁予以保护
在22日一场面向中外媒体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四检察厅厅长郑新俭在回答提问时强调,无论是国企、民企还是内资、外资,检察机关一视同仁地对各类市场主体予以保护。
9、2020年我国R&D经费投入总量突破2.4万亿
据国家统计局官网消息,国家统计局、科学技术部和财政部近日联合发布《2020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显示,2020年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总量突破2.4万亿,达到24393.1亿元,比上年增加2249.5亿元,增长10.2%,增速比上年回落2.3个百分点。
10、重庆发文加强房地产开发项目预售资金监管
从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获悉,日前,重庆针对重庆房地产开发项目预售资金的监管发出通知,规定重庆市房地产开发项目预售资金首付款监管全部按照预售总额的35%核定,也调整了此前有关预售监督资金的规定。按照通知要求,重庆市房地产开发项目预售资金首付款监管全部按照预售总额的35%核定。
11、广东推动1.7万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
从中博会上获悉,近年来,广东高度重视发展工业互联网和数字经济,截至目前累计推动1.7万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带动55万家中小微企业“上云用云”。广东作为中国经济大省、制造业大省,在推动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2020年广东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约5.2万亿元,占GDP总量的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