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钢信宝 > 新闻资讯 > 人民日报:我国现代产业体系迈出坚实步伐 产业发展综合实力稳步提升
人民日报:我国现代产业体系迈出坚实步伐 产业发展综合实力稳步提升
来源:中国钢铁工业协会 发布人:钢信宝 发布日期:2022.10.14
正文信息

下载.jpg

传统产业加速提质升级 新兴产业持续茁壮成长 现代产业体系迈出坚实步伐

屏幕前一键远程操控,车间内钢水精准吊运。借助“5G+工业互联网”,宝钢梅钢这座老钢厂焕发新活力。厂区负责人介绍:“升级为5G全连接工厂不仅让设备运行效率更高,每年还能降低成本约740万元。”

算力资源协同调度,多方流量互联互通。今年6月,中国算力网——智算网络一期正式上线,随着沈阳、福州、长沙等7个新增节点接入网络,全国算力一张网已具雏形。

传统产业加速提质升级、新兴产业持续茁壮成长,这是我国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生动写照。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扭住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构建市场竞争力强、可持续的现代产业体系。”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发展,作出了建设制造强国、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重大战略决策。十年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阔步迈向产业体系更加健全、产业链更加完整,产业整体实力、质量效益以及创新力、竞争力、抗风险能力显著提升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建设,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着力做强做优做大制造业,制造强国建设跃上新台阶。

规模更大、底盘更稳。从2012年到2021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从16.98万亿元增加到31.4万亿元,占全球比重从20%左右提高到近30%。我国拥有41个工业大类、207个工业中类、666个工业小类,500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我国有四成以上产品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一,制造业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

韧性更强、基础更牢。从农田的无人驾驶电动拖拉机研制成功,到医院的骨科手术机器人临床应用,再到工矿企业的五轴联动加工中心填补空白……一大批重大标志性创新成果引领中国制造业不断攀上新高度。锻长板、补短板、填空白,十年来,产业基础能力提升按下“加速键”,轨道交通、电力装备等一批关键基础产品和材料基本满足国内需要;动力电池、增材制造等22个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布局建设。

结构更优、动力更足。1.4亿吨“地条钢”全部出清,电解铝、水泥等行业落后产能基本出清,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工程加快实施……十年来,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步履铿锵,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全面推进。2012年以来,技术改造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持续稳定在40%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在“十三五”下降16%的基础上,2021年进一步下降5.6%。

新兴产业发展蹄疾步稳,产业增长新动能有力迸发。

新型支柱产业茁壮成长。新能源汽车、消费级无人机等重点产业跻身世界前列;智能终端、智能家电等不仅满足国内多样化需求,还畅销海外;服务机器人在家政服务、医疗康复等领域实现了规模化应用,工业机器人蓬勃发展、稳居全球第一大市场……十年来,通过制定实施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加力提升供给体系质量,新兴产业对制造业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

服务业有效供给持续提升,优质高效的服务产业新体系加快构建。

融合发展步伐加快。十年来,生产性服务业持续提质升级,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等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加速融合,2021年,生产性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年均值位于55%以上较高景气区间;生活性服务业加快迈向高品质、多样化,快递业务量连续8年稳居世界第一,连续9年成为全球最大的网络零售市场,电子商务和移动支付交易额均居世界首位。

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开展跨境电商销售医药产品试点,60多种进口药品最快可实现“次日达”;开通全国首列“中国邮政号”专列,推动中欧班列(渝新欧)运邮常态化、规模化作业……北京、天津、上海、海南、重庆成为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地区,5省市依据自身区域和产业特点,加速开展服务业开放创新探索。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服务业继续担当外资增长“主引擎”。

回眸非凡十年,我国迎来从“制造大国”“网络大国”向“制造强国”“网络强国”的历史性跨越。站在新的起点,我国将深入实施制造强国战略,打造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产业链供应链,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构建优质高效、结构优化、竞争力强的服务产业新体系,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

连续12年保持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地位 我国产业发展综合实力稳步提升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建设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实现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使科技创新在实体经济发展中的贡献份额不断提高,现代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不断增强,人力资源支撑实体经济发展的作用不断优化。”

9月13日,上海海通国际汽车码头,1万台上汽集团名爵品牌纯电动车驶上滚装船,起运欧洲,创下中国品牌单次最大批量纯电动汽车出口纪录。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我国汽车企业出口181.7万辆,同比增长52.8%,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34万辆,同比增长97.4%。大批量进军欧洲市场,标志着我国汽车产业国际化发展取得新突破。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产业发展综合实力稳步提升,核心竞争力持续增强,国际竞争优势进一步巩固,全社会重视实业、崇尚制造的氛围更加浓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的发展环境加快形成,产业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中国制造加快迈向中国创造

作业区块位于超过500米水深的海底、可稳定生产超过20年,9月14日,南海莺歌海的东方1—1气田,我国自主研发的首套深水水下生产系统正式投入使用,标志着我国深水油气开发关键技术装备研制取得重大突破。

全球首座10万吨级深水半潜式生产储油平台“深海一号”能源站、一键式人机交互7000米自动化钻机、首套国产深海油气水下生产系统……

党的十八大以来,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石油化工重大装备投入使用,成为我国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构建的生动注脚。

——规模优势不断巩固。十年来,我国制造业增加值从2012年的16.98万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31.4万亿元,占全球比重从20%左右提高到近30%,连续12年保持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地位。

——体系完整优势更加凸显。我国制造业有31个大类、179个中类和609个小类,放眼全球,产业门类最齐全,产业体系最完整。

——产品竞争力显著增强。十年来,我国技术密集型的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分别由2012年的7.4万亿元、3.8万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12.8万亿元、6.3万亿元,制造业中间品贸易的全球占比达到20%左右。

2017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推进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

这十年,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迈进的步伐明显加快。

从创新投入看,我国制造业研发投入强度从2012年的0.85%增加到2021年的1.54%,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平均研发强度达到10.3%,570多家工业企业入围全球研发投入2500强。

从创新成果看,已布局建设23家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和国家地方共建制造业创新中心,支持建设125个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我国在全球创新指数中的排名从2012年的第三十四位跃升至2021年的第十二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业务收入比重从2012年的11.9%提高到2021年的22.4%,一大批重大标志性创新成果引领中国制造业不断攀上新高度。

结构优化取得新成效,向智能、绿色、服务方向升级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走进位于广东深圳坪山的荣耀智能制造产业园,荣耀Magic4 pro超曲面屏自动精密组装生产线上,精度高达一根头发直径1/7的骨传导材料,在高精度多元摄像机的“注视”下,被自动贴装到超曲面柔性屏上。

“通过机器视觉识别和算法逻辑优化,不仅实现了0.01毫米精度、99.99%良率的精密贴装,还可实现大数据智能预警,确保了产品质量一致性。”荣耀终端有限公司供应链管理部部长宋亦文说,今年第二季度,荣耀智能手机出货量达到1310万台,同比增长88.6%。

这十年,我国制造业牢牢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向智能、绿色、服务方向升级。

——智能制造应用规模全球领先。截至今年二季度,我国重点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分别达到55.7%和75.1%,较2012年分别提高31.1和26.3个百分点,石化、钢铁、建材等行业已拥有一批制造能力和智能化水平独步全球的领先企业。

——绿色制造体系初步形成。截至目前,已培育建设2783家绿色工厂、223个绿色工业园区、296家绿色供应链企业。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较“十三五”下降16%,2021年又进一步下降5.6%。

——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步伐加快,一批有利于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模式加快形成。服务型制造呈现蓬勃发展态势,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等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2021年第三批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的服务营收占总营收的比重已达到48%。

生产模式发生深刻变革的同时,我国制造业结构优化也取得新进展。传统产业转型步伐加快,化解过剩产能取得显著成效,钢铁行业全面完成“十三五”去产能目标任务。供给体系质量大幅提升,500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有四成以上产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

企业发展呈现新气象,产业生态不断完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奋斗的基点是自力更生,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是自主创新,所有企业都要朝这个方向努力奋斗”“企业要发展,产业要升级,经济要高质量发展,都要靠自主创新”。

牢记嘱托,矢志创新,中国企业迈出坚实步伐。

轻松处理“拥堵道路车辆加塞”、完成“大车异型车躲闪”、70公里复杂路段实现自动驾驶“零接管”……前不久,一辆智己L7在高峰时段的上海中环高架路上进行智能驾驶测试,赢得不少关注。

“除了已上市的智己L7和长城机甲龙,搭载Momenta技术方案的在研量产智能驾驶车型还有20多款,客户占据全球主流汽车主机厂的半壁江山。”初速度(苏州)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曹旭东说,作为一家高科技企业,公司备受投资青睐,已经完成总计12亿美元融资。

这十年,一批创新型高技术企业加快成长,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蓬勃发展,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产业生态不断完善。

——市场主体数量持续增长。截至2021年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40万户,较2012年增长了23.5%。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我国民营企业数量从1085.7万户增长到4457.5万户,十年翻了两番。

——骨干龙头企业持续做强做优。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营业收入从2012年的21.7万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40.24万亿元。入围世界500强的内地企业从2012年的86家增加到2021年的133家,中国连续3年成为入围企业最多的国家。

——中小企业专业化能力显著提升。已培育8997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48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5万多家专精特新企业,约半数“小巨人”企业主导产品的国内市场占有率为10%至30%。

——品牌建设取得新成效。2021年底世界品牌实验室发布的世界品牌500强榜单中,我国有44个品牌入选,跃居世界第四位。

实体经济是发展根基。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步伐将更加坚实,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将再上新台阶。

坚定不移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制造强国,提出“把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一环”,强调“加快构建市场竞争力强、可持续的现代产业体系”。

制造业增加值连续12年世界第一、500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有四成以上产品产量世界第一、连续9年成为全球最大的网络零售市场、电子商务和移动支付交易额均居世界首位……十年来,我国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扎实推进,产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

展望未来,为解决好结构性供需失衡突出、质量效益不高、核心竞争力不强等问题,我们仍要坚定不移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构建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

要深入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加快补齐产业基础短板,构建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产业链供应链,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增强制造业竞争优势,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发展。

要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着眼于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先机,培育形成一批规模大、效益好、竞争力强的新型支柱产业,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化、集群化、生态化发展。

要促进服务业繁荣发展。一方面,推动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化发展,聚焦提高产业创新能力、提高要素配置效率、增强全产业链优势,加快推动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另一方面,以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消费需求为目标,推动生活性服务业高品质、多样化升级。

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充分依托系统完备的产业体系,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必将跃上新台阶。(记者:王政)

建设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建设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的重大决策部署,推动我国阔步迈向产业体系更加健全、产业链更加完整、产业整体实力显著提升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市场竞争力更强、发展更可持续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构建。

十年来,制造强国建设跃上新台阶。从2012年到2021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从16.98万亿元增加到31.4万亿元,占全球比重从20%左右提高到近30%,制造业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茁壮成长。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从2012年的9.4%、28%提高到2021年的15.1%和32.4%,对制造业的支撑作用显著增强。服务业有效供给持续提升。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相融相长的路径加速推进,生活性服务业加快迈向高品质、多样化,优质高效的服务业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有力提振市场信心。

非凡十年,我国产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新征程上,坚定信心、接续奋斗,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仍前景广阔,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大有可为。


免责声明:钢信宝发布的原创或转载内容所含信息与资讯,仅供客户参考,不作为决策建议。部分刊载内容来源于网络及相关文献,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方便学习与交流,并不代表钢信宝对其准确性、完整性负责。如您有任何建议或疑问,请联系钢信宝(400-699-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