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钢铁业内有一种说法:世界钢铁看中国,中国钢铁看河北。
十年来,钢铁业经历了去产能、抓环保、调结构“三道大考”,实现了浴火重生、脱胎换骨。河北的钢铁故事,是中国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缩影。
“壮士断腕”化解过剩产能
2013年10月,《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出台,钢铁等行业开始调结构。
《意见》出台后一个月,河北省唐山市兴业工贸有限公司一座高炉轰然倒下。当天,河北集中拆除8家钢铁企业的10座高炉和16座转炉,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向内开刀,主动“减量发展”。
2018年12月28日,唐山市丰南区国丰钢铁公司浇完最后一炉钢。“看着工作多年的厂房被拆除,心里很不舍。但产能过剩不解决,行业优化升级就无从谈起,必须以大局为重。”曾在国丰钢铁担任管理工作的么占坤回忆说。
记者从河北省工信厅了解到,“十三五”期间,河北压减退出炼钢产能8212万吨,到2020年底炼钢产能压减至1.99亿吨,实现了控制在2亿吨以内的目标。
在此过程中,河北一方面提高钢铁产业集中度,通过压减产能、整合重组等途径,全省钢铁冶炼企业从2011年的123家减至39家。另一方面,着力优化产业布局,钢铁企业开始退城搬迁。
2020年9月7日,京唐港码头腹地,一座高炉点火运行,河钢集团唐钢新厂区正式投产。从唐山市主城区到渤海之滨,有着近80年历史的唐钢老厂区正式退出历史舞台。“这不仅为唐山市发展腾出了更大空间,也为破解钢铁围城困局树立了样板。”河钢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于勇说。
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前夕,具有百年历史的河钢集团宣钢公司停炉,800万吨钢铁产能一部分减量置换到唐钢新厂区,剩余部分彻底退出。未来的新宣钢舍弃钢铁冶炼,向下游钢铁材料深加工延伸升级,塞外张家口从此成为“无钢市”。除了张家口,环京津的廊坊、保定也成为“无钢市”。
从布局国内到放眼世界,不断提供“中国方案”。在距中国万里之遥的多瑙河畔,塞尔维亚最大的钢铁企业——斯梅代雷沃钢厂曾长期亏损,濒临倒闭。2016年,河钢集团全资收购这座钢厂,成立河钢集团塞尔维亚公司,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新公司运行半年后就结束了连续7年亏损的状况。此外,敬业集团、德龙钢铁等一批河北钢铁企业先后走出国门,向世界展示中国“钢铁力量”。
环保倒逼摒弃“黑色增长”
曾几何时,钢铁行业给人的直观感受是“傻大笨粗”、乌烟瘴气。么占坤十年前曾经任职的国丰钢铁与唐山丰南区环保局只有一墙之隔,过去环保局院子里总是有扫不完的粉尘。
作为全国首个中央环保督察试点省份,2015年以来,河北已接受三次大的“体检”,钢铁企业一直是重要的被监督对象。
如今么占坤所在的瑞丰钢铁公司已是另一番景象。生产“地条钢”起家的瑞丰钢铁公司,近些年升级装备和技术,加大环保投入,已是环保A级企业。“公司建立了智能化监控平台,几十辆洗扫车、抑尘车、洒水车自动巡查,一有污染物就及时处理。”么占坤说。
“曾经因环保不达标,一年限产天数达半数以上,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痛定思痛,企业开始全工序超低排放改造。”邢台德龙钢铁公司环保部部长霍增河说,2014年以来,企业累计投资40亿元,实施了100多项环保深度治理和提升改造项目。
“吃进去废钢料,产出来精品钢。”河钢集团石钢公司借助从石家庄主城区退城搬迁契机,实现了电炉短流程炼钢、全流程智能制造,吨钢综合能耗降低62%,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减少75%。
在首钢迁安钢铁公司智能化生产环保调度中心,生产排放数据可通过在线监测实时显示。公司环保部副部长杨荣力说,2018年提出“环保治理设施升级改造投入不设限”,实施超低排放改造后,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大大降低。这不仅带来环境效益还带来经济效益,仅煤气回收利用发电一项每年可创造效益超1400万元。
从2013年到2021年,河北省PM2.5平均浓度下降62.7%,重污染天数由73天减少到9天。今年上半年,PM2.5平均浓度每立方米40微克,同比下降9.1%。全省重点城市空气质量今年全部退出全国“后十”。
根据河北省近日印发的方案,在已完成12家钢铁企业环保创A的基础上,将利用3年时间实现全覆盖,从推进超低排放改造、提升清洁运输比例、优化产能调控等方面助推绿色转型。河北省钢铁行业总量大,污染物排放总量占全省工业排放量的40%左右。经初步测算,钢铁行业全面创A后,可减少污染物排放30%以上,为全省工业减排贡献12%以上。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家出台相关法案,将绿色可持续的供应链作为对供应商开展尽职调查的重要内容。新的形势变化,对企业融入全球大市场、提升国际竞争力提出新要求。
8月4日,宝马集团与河钢集团签署合作备忘录,双方将携手打造绿色低碳汽车用钢供应链。得益于2019年启动的120万吨氢冶金示范工程,从2023年开始,河钢的低碳汽车用钢将逐渐使用到宝马沈阳生产基地量产车型上。“倒逼机制下,钢铁工业减碳不仅仅是口号。”河钢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于勇说。
在“市场波动”中深化供给侧改革
今年,受疫情、国际局势、需求减弱等多重因素影响,钢铁市场下行,不少企业利润下滑甚至亏损。
“这种形势变化,一定程度上也让钢铁市场供需关系发生了错位。”于勇表示,钢铁企业应该俯下身子倾听“市场的心跳”。2015年开始,河钢全面推行大客户经理制,很多技术人员奔波在客户生产线上,第一时间了解客户对产品的需求。河钢客户“朋友圈”不断扩大:高端直供客户超过1000家,涵盖汽车、家电、造船、航空航天等领域。
从建立联合实验室贴身打造多款专用产品,到控股海尔特钢成立青岛河钢新材公司,形成独立的家电业务板块,河钢集团发挥重资产优势,不断向下游客户延伸产业链。
在河钢新材数码视觉彩板生产车间,超精细数码输出设备在0.5毫米厚的钢板上进行“艺术创作”,特种着色材料经过十几层涂镀,形成立体星空纹理。河钢新材首席技术专家赵秀娟说,她们已定制开发出六大系列彩板产品,覆盖彩板行业全部类型。
走在津西钢铁集团Z型钢板桩生产车间的空中连廊上俯瞰,一条条长达百米形似“火龙”的钢板桩新鲜出炉,这批产品将运往北美市场。河北津西钢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于利峰说,公司了解到客户需求,经过近两个月的攻关,成功研发出零下30℃仍能保持优异性能的Z型钢板桩产品,一举打破欧美技术垄断。
高质量发展给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效益。“十三五”期间,河北钢铁产业销售利润率由2015年的1%提高到2020年的4.4%。尽管2021年产量压减,但营业收入达1.76万亿元,同比增长32.4%,实现利润769.1亿元,同比增长31.5%。
钢铁企业面临的市场挑战不仅在产品端,也在原料端。今年7月,中国矿产资源集团有限公司组建,业内普遍认为,这将提升我国钢铁行业在全球的话语权,有效保障铁矿石供应。
从铁水到钢材,变幻万方,具有无限可能。未来,以河北为代表的中国钢铁工业,将坚持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开拓更广阔市场。
免责声明:钢信宝发布的原创或转载内容所含信息与资讯,仅供客户参考,不作为决策建议。部分刊载内容来源于网络及相关文献,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方便学习与交流,并不代表钢信宝对其准确性、完整性负责。如您有任何建议或疑问,请联系钢信宝(400-699-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