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钢信宝 > 新闻资讯 > 骆铁军:适应新格局迎接新挑战,加快推进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
骆铁军:适应新格局迎接新挑战,加快推进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中国冶金报 发布人:钢信宝 发布日期:2021.12.17
正文信息

“制造业强国需要钢铁材料的支持,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也需要技术装备的保障。当前,中国经济正从高速发展阶段转为中速发展阶段,钢铁工业正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征程,面对并存的机遇与挑战,需要钢铁工业顺势而为,有所作为,在继续完善国际外循环的基础上,加强内循环生态圈的建设,强化钢铁和装备制造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建设,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共同推动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2021年12月16日上午,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党委常委、副会长骆铁军在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冶金设备分会二届二次会员大会上讲话时强调。

骆铁军就钢铁行业运行情况及冶金装备领域的发展等方面,谈了几点看法。

钢铁行业运行有五个特点

(一)粗钢产量呈现明显的前高后低,累计产量同比下降。1月~11月份,全国粗钢产量9.5亿吨,同比下降2.6%。其中三季度同比下降15%,10月份和11月份同比降幅均超20%以上。年底前由于需求不足,生产消费将呈弱势平衡态势,预计全年粗钢产量将低于去年,约为10.3亿吨(去年10.65亿吨),降幅将超过3%。

(二)表观消费量下半年明显下降,全年粗钢消费水平将低于去年。1月~11月份,全国粗钢折表观消费量9.1亿吨,同比下降5.2%,三季度同比下降达20%。由于钢材消费进入淡季,年底前实际消费水平难以恢复,预计全年表观消费量约为9.9亿吨(去年10.5亿吨),降幅将超过5%。

(三)钢材出口总量高于去年,但下半年呈逐月回落态势。1月~11月份,我国出口钢材6188万吨,同比增长26.7%,但随着钢铁产品进出口政策的调整,6月~10月份钢材出口逐月回落,出口品种结构优化,出口价格逐月上升,8月~10月份均超过进口价格。预计全年出口约6500万吨。

(四)铁矿价格冲高后明显回落,焦煤焦炭出现供应紧张价格大涨。铁矿石、焦煤、废钢价格的大幅上涨,增加了钢铁行业的成本压力。进口铁矿石价格5月中旬价格达到233美元/吨,下半年明显下降,近期下降到100美元/吨左右。1月~10月份,我国焦煤进口减少38.9%,国内炼焦煤自下半年以来上涨超2000元/吨,虽目前均有所回落,但仍处于高位。

(五)钢材价格波动上行,销售利润率明显改善,行业效益创历史最好水平。今年年初开始,钢材价格持续上升,5月~6月份冲高回落,三季度有所回升,进入四季度出现明显下滑。

1月~10月份,钢协重点统计钢铁企业销售收入5.88万亿元,同比增长40%,利润总额达到3450亿元,创历史最高,同比增长108%,销售利润率达5.87%。但由于近几个月煤炭、焦炭价格大幅上涨,行业利润率呈现下滑趋势,9月份为4.74%,10月份已降为4.48%。

对钢铁行业的几点看法

(一)明年钢铁工业发展预测

刚刚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世纪疫情冲击下,百年变局加速演变,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在明年经济工作部署中强调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加大宏观政策跨周期调节力度,跨周期和逆周期宏观调控政策要有机结合。因此,我们判断明年钢铁需求将保持今年的总体水平,明年粗钢产量也将与需求相匹配。钢铁行业的重点工作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建立有效的市场化行业自律机制,有效维护市场秩序。今年初以来国家对钢铁行业实施的产能、产量“双控”政策,对平衡钢材供需,稳定钢材价格,抑制进口铁矿石价格过高过快上涨,改善企业经营效益都发挥了积极作用。中长期来看,要保持钢铁供需动态平衡,需研究建立一种长期的、市场化的协调机制,以“切实加强行业治理、有效维护市场秩序”为目标,形成既有能耗、碳排放政策约束、又有行业自律、政府监督有效的符合市场规律和市场要求的新机制,钢铁协会目前正在重点开展这方面的工作。二是加快铁资源开发,提升资源保障能力。虽然当前铁矿价格由于我国需求量在短期内的迅速减少而大幅走低,但上游垄断的格局没有变,铁矿定价机制也没有变,铁矿石资源保障能力不足仍然是在较长期间内影响全行业安全稳定运行和发展的问题。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增强国内资源生产保障能力。为此,要加大力度扩大国内矿山资源开发,大力支持再生钢铁原料回收和循环利用产业链做大做强,加快推进海外权益矿开发。三是形成公平竞争环境,促进结构优化和高质量发展。钢铁行业应响应国家号召,从全行业严控新增产能,加快企业规范管理步伐。严格限制高能耗、高排放的项目建设,挤压低质量、高能耗、重污染钢铁企业的生存空间,形成“优胜劣汰、良币驱逐劣币”的竞争环境。通过碳排放、能耗指标和超低排放等推进严控产能总量和产业结构优化,促进行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四是合力共举,推进钢铁工业绿色低碳进程。中国是世界最大的钢铁生产和消费国,创造条件尽早实现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加快形成减污降碳的激励约束机制,加速推进低碳转型,早日实现碳达峰、走向碳中和,是行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在绿色低碳的新征程上,钢铁行业在工艺研究、新产品开发、新能源应用等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需要全行业一起努力实现。钢铁协会组织成立了钢铁行业低碳工作推进委员会,并抓紧制定中国钢铁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以及碳中和技术路线图。

(二)我国已建成世界上最完备、最先进的钢铁工业体系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钢铁工业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得到显著增强,装备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目前已建成全球产业链最大、最完整的钢铁工业体系,总体达国际先进水平的装备技术、持续改善的品种质量,有力支撑了国民经济的腾飞。目前,我国钢铁工业基本实现了焦化、烧结、炼铁、炼钢、连铸、轧钢等主要工序主体技术装备的自主研发,7米大型焦炉、400平方米以上超大型烧结机、年产150万吨大型链箅机—回转窑球团等一批大型现代化技术装备已经实现了国际引领。大型冶金设备国产化率达95%以上(按重量计算),吨钢投资明显下降。一方面,我国已具备自主建设年产千万吨级现代化钢厂的能力,形成了全世界规模最大的现代化钢铁生产体系。我国钢铁技术装备不但基本实现了自主可控,还伴随着“一带一路”战略项目走出国门,实现了中国钢铁科技进步成果与世界共享。另一方面,我们的工艺流程优化打造了全流程特大型现代化钢铁企业的样板,我们的技术进步、技术改造、技术革命以及从矿山到冶炼、轧制新技术的大量采用和推广,在带来钢铁工业技术装备水平提升的同时,也带来了钢铁产品质量体系的不断完善,满足了国民经济产业结构演变带来的新的消费需求,促进了中国制造业向产业链中高端攀升,提升了国际市场竞争力。

(三)钢铁绿色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近年来,钢铁行业在绿色发展过程中,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与2005年相比,2020年,重点统计钢铁企业平均吨钢综合能耗由694千克标煤降至545千克标煤,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大幅缩小,其中一些企业指标甚至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吨钢耗新水由8.6吨下降到2.45吨,水重复利用率由94.3%提高到98.02%。目前全国共237家企业约6.5亿吨粗钢产能已完成或正在实施超低排放改造,占全国粗钢产能的61%左右。保守估算,若全面实现超低排放,全行业需投入约2600亿元资金,每年增加运行费用500亿元以上。通过不断地进行技术改造和产线更新,钢铁行业绿色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一大批钢铁企业积极探索建立低碳冶金新工艺示范项目并已经有所突破。

(四)钢铁行业智能制造发展迅速

2016年以来,钢铁工业智能制造发展迅速,工业机器人、无人行车、无人台车、无人矿车、无人仓储等智能制造技术得以应用;大规模定制化水平逐步提升,通过智能制造进行企业间的横向集成及企业内部的纵向集成,已实现智能化的研究、服务、采购、销售。

对冶金装备行业的三点建议

近年来冶金装备领域效益较好得益于钢铁行业整体效益好转,行业加大了投资力度。虽然中国钢铁工业快速发展、技术装备水平大幅提升,但我们也看到了中国钢铁工业的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绿色发展和智能制造是钢铁行业发展的两大主题,未来在这些领域我国冶金技术装备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

(一)大力提升我国冶金技术装备自主创新能力

当前,国际形势动荡不稳,产业安全已经成为我们必须关注的重要问题,在不断开放、坚持国际化的基础上,强化技术装备自主创新能力已经是钢铁业和装备制造业必须努力的方向。关于推进我国冶金技术装备自主创新能力,鼓励以钢铁企业牵头联合制造企业的冶金设备供给模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解决资本运作、技术研发、人才提升等方面存在的困难;组建冶金关键装备研发、生产和应用的国家平台,通过不断的深入研发,形成技术积累,通过工程项目的不断实践和优化,逐步打造成熟度、可靠性高的关键装备,打破国外对相关领域的垄断,解决我国冶金装备关键难题。

(二)持之以恒推进钢铁行业绿色低碳发展

绿色低碳发展成为钢铁行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命题,也是钢铁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我国将全面落实钢铁行业超低排放,但是在钢铁超低排放改造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相关技术储备不足、现有技术装备投资运行成本高昂、忽视非常规污染物等问题。面对并存的机遇与挑战,需要钢铁工业顺势而为,有所作为。大力推广应用高效先进适用的节能环保工艺技术装备,更大范围地推进超低排放改造,进一步提升节能环保水平;积极推动低碳冶金技术与装备的研发与应用,在“双碳”约束下,以引领世界钢铁工业科技发展潮流、保障下游产业发展用钢需求、保持钢铁工业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以自主可控为战略基点,首先所有技术研发要聚焦符合绿色标准,同时还要兼具高技术含量、高生产效率、高安全可靠性、低排放、低成本。强化碳排放管理能力建设,实现减碳发展,助力钢铁行业“碳达峰”;广泛开展和应用“钢铁产品全生命周期评价”,助力经济社会发展“碳达峰”。在广大钢铁上下游众多参与者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对中国钢铁实现绿色转型、高质量发展的前景充满信心。

(三)毫不动摇推动钢铁行业实现智能制造

智能制造是钢铁行业实现由大到强的重要途径,也是钢铁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在迈向智能制造的道路上,钢铁工业需要充分把握新一代信息技术带来的产业革命契机,加大推进智能制造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力度,研究建立钢铁行业大数据平台和智能制造标准公共服务平台,发挥智能制造试点的示范作用,将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智能化技术融入钢铁制造和运营决策过程中,全面培育钢铁发展新动能,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打造我国钢铁行业竞争新优势。